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李真 楊群)“典”亮生活,與法同行。2025年5月是我國第五個“民法典宣傳月”,連日來,瀘溪縣人民法院積極延伸司法服務觸角,不斷創(chuàng)新普法形式,認真組織開展“民法典宣傳月”系列法治宣傳活動,進一步提升群眾法治意識,推動民法典真正走進群眾心里、融入百姓生活。
“沉浸式”普法,讓民法典“活”起來
“各位父老鄉(xiāng)親,趕集之余也來學學法……”5月12日,瀘溪縣2025年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月暨民法典宣傳月啟動儀式在洗溪鎮(zhèn)舉行,瀘溪法院積極組織干警參加,并現(xiàn)場開展“沉浸式”普法,“面對面”向群眾宣傳講解民法典知識。
活動現(xiàn)場,干警們在街道旁懸掛橫幅,擺放宣傳展板,設立法律咨詢臺,向過往群眾發(fā)放宣傳手冊,普及民法典知識。干警們結合典型案例,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講解民法典中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條款,重點講解了婚姻家庭、財產繼承、合同糾紛、侵權責任以及婦女兒童權益保護、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同時,干警們耐心解答群眾咨詢的法律問題,引導群眾樹立法治思維、遇事依法維權,深受群眾好評。
民法典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為進一步提升基層群眾對民法典的知曉率,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良好氛圍,民法典宣傳月期間,瀘溪法院組織干警深入洗溪、浦市、合水等鄉(xiāng)鎮(zhèn)街頭和集市,現(xiàn)場開展“沉浸式”普法,為廣大群眾送上豐富的法律“大禮包”。
瀘溪法院通過街頭集市“沉浸式”普法,向過往群眾累計發(fā)放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宣傳資料1200余份,現(xiàn)場解答群眾法律咨詢150余人次,有效增強了群眾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送法進校園,系牢未成年人成長“法治紐扣”
“小朋友們,如果有人給你玩具和零食,要帶你去找爸爸媽媽,你會跟別人走嗎?”
“不會!”稚嫩的聲音在幼兒園里響起。
法治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為進一步增強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預防和減少拐賣兒童、性侵害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的發(fā)生,5月16日,瀘溪法院干警走進四葉草幼兒園,為小朋友們及教師、家長送上安全教育“法治大餐”。
活動現(xiàn)場,干警們根據兒童和成年人的認知不同,采用“大人+小孩”的雙向普法模式,進行法治安全教育專題授課。干警們通過卡通動畫、情景模擬、游戲互動等方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詳細講解什么是拐騙和性侵害、壞人常用的手法、如何識別防范拐騙和性侵害以及遇到危險如何自救等安全知識,孩子們積極參與,踴躍回答問題,現(xiàn)場氣氛十分活躍;針對教師和家長,干警們則結合典型案例,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他們宣傳講解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等法律法規(guī),督促其切實履行監(jiān)護職能職責,時刻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孩子受到不法侵害,共同撐起未成年人防性侵、防拐騙的“保護傘”,護航未成年人健康快樂成長。
家門口開庭,庭審現(xiàn)場變“普法課堂”
為方便群眾訴訟、減輕群眾訴累,進一步增強法治宣傳效果,近日,瀘溪法院巡回法庭前往當事人所在地開展巡回審判,將庭審現(xiàn)場搬到群眾“家門口”,公開開庭審理一起子女撫養(yǎng)權糾紛案件。
庭審結束后,審判員由“審判狀態(tài)”切換至“普法模式”,庭審現(xiàn)場變成專題“普法課堂”。審判員向案件當事人和前來旁聽的群眾詳細宣傳講解民法典中關于婚姻家庭糾紛、撫養(yǎng)贍養(yǎng)糾紛、侵權糾紛、繼承與遺囑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旁聽群眾紛紛表示,此次公開庭審,不僅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了法律的威嚴,更讓他們學習到了不少法律知識。
瀘溪法院通過巡回審判和接地氣的普法宣傳,達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目的,有效推動民法典走進生活、深入人心,實現(xiàn)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
下一步,瀘溪法院將以“民法典宣傳月為”契機,創(chuàng)新普法形式,豐富普法內容,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看得見的行動,繼續(xù)深入開展民法典法治宣傳活動,努力營造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風尚,讓民法典真正成為守護群眾美好生活的“百科全書”,推動民法典在土寨苗鄉(xiāng)落地生根。
責編:李穎
一審:王薇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